From:「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一、下背痛與脊椎穩定

  根據本所90年受僱者工作環境及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受僱者下背痛年盛行率高達33%。下背痛不但影響個人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工作能力。近年來,脊椎穩定(stabilization)功能的探討,使得下背痛的臨床評估與治療有了突破性的方向。傳統觀念認為脊椎不穩定是關節失去應有的僵硬度(joint stiffness)、或是關節活動度有異常的增加、或是脊椎在關節活動度末端(end-range)出現異常過大動作等。這些觀念多半是以解剖學觀點解釋脊椎靜態穩定功能的探討,臨床量測方法多半是以關節活動度或x光影像來判斷腰椎是否有不穩定的程度。

  近年來,新的研究結果發現,動態的脊椎動作過程中出現的椎間不穩定(segmental instability)之神經生理動作控制機轉是更值得探討的議題。也就是說,評估腰椎靜態與動態的動作控制能力將是了解背痛患者疼痛與功能異常的必要條件,而著重加強動作控制能力也將可提供背痛患者運動治療新的思考方向。

  研究顯示,腰椎傷害時,深層的局部性肌肉會隨下背痛出現功能異常狀況。腰椎之局部性肌肉中以腹橫肌對動作控制的研究最多;腹橫肌具有低強度持久性的收縮能力,在做肢體動作前,腹橫肌會先收縮對脊椎產生穩定力。在下背痛患者中,這些腹橫肌的正常脊椎穩定控制功能均出現異常狀況。背痛患者之腹橫肌低強度持久性的收縮能力會改變成為斷斷續續的收縮型態,也就是說腹橫肌無法提供脊椎持續的穩定度。此外,下背痛患者在做肢體動作前或軀幹動作時,其腹橫肌也失去了先收縮以穩定脊椎的能力。

  有關腰椎動作控制研究的新知識,使得醫學界對於下背痛成因、慢性下背痛的相關因素、治療瓶頸、以及背痛高復發率等等,均開始朝向脊椎穩定功能動作控制的方向思考。是以腰椎動作控制的評估與訓練成為近幾年來臨床上重要的議題。臨床應用開始強調下背痛患者的運動治療計劃需要特別訓練動作的協調性以及脊椎動態穩定度,尤其特別需要強化腹橫肌及多裂肌對脊椎的動作控制能力。這種強調局部性肌肉動作控制訓練的運動稱之為腰椎穩定運動(lumb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目前坊間流行的彼拉提斯運動(Pilates)即是強調身體核心穩定,強化控制能力的運動。
(by 勞動醫學組 徐儆暉研究員)


二、如何預防電腦工作所引起的下背痛?

  下背痛一直是令人困惑的問題,雖然70%以上的人一生當中都可能經歷下背痛,但是目前而言80%以上的下背痛生理上都沒有明顯的原因。有些人即使椎間盤突出,也不一定會造成神經壓迫。或許使用電腦工作站(VDT)之工作者所經歷到的下背痛,不像重體力工作者罹患嚴重的下背傷害(如椎間盤突出)。後者往往會有生理組織的改變,可以從醫學影像找到病症。不過下背痛往往造成生活不便,甚至影響工作。就目前的技術而言,誰比較容易得到下背痛是不容易預測的。因為肌力大小、柔軟度、甚至x-光檢查,也不是很準確的預測方法。比較確定的是:(1)過去有過下背痛的人,比較容易復發;(2)從事搬運、全身振動等工作的人,比較容易得到下背痛。(3)長時間坐姿工作也是值得注意的危險因素之一,但其影響性沒有前兩項重要。VDT工作與長時間坐姿有關,相較於卡車司機長途駕駛作業,VDT工作的下背痛風險比較小。

  目前下背痛預防並沒有適當的個人防護具,因為腰帶(back belt)的效用仍未被證實。過度信賴腰帶可能帶來反效果,當然腰椎外科手術後使用背架的情形是不同的。預防VDT工作因長時間靜態坐姿可能導致的下背痛,可以考慮選擇一張合適的坐椅,同時不要長時間坐著。一般來說,軀幹直立或稍微向前的坐姿(此時大腿與上半身的夾角小於90度),腰椎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大於站姿。長時間靜態坐姿(缺少姿勢變化),也容易導致疲勞。所以,我們常看到久坐之後,人們的坐姿就會動來動去。因此,大腿與上半身的夾角大於90度的坐姿勢很重要的。平面坐墊搭配向後傾斜的靠背,一般所謂懶人的坐姿,就是使坐姿時大腿與上半身的夾角大於90度。但是這個姿勢有時不適於工作。因此,有人設計一種向前傾坐墊—搭配小的腰椎靠背,這種椅子一樣可以維持大角度,同時上半身可以直立,比較適合一般工作。在這裡我們也順便提一下上半身往前傾的坐姿,腰椎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因為向後躺時靠背支撐部份身體重量,減少腰椎受力。肌肉也可以得到放鬆。所以,工作時儘量使腰部得到背靠的支撐對降低下背疲勞很重要。

  腰椎支撐的位置、椅面的深度(坐墊前緣至靠背的距離),這兩個位置很重要。椅面太深坐下去的時候,腰椎無法接觸到椅背而得不到支撐;靠背太高則腰椎得不到支撐。因此,除了適當支撐外,為了姿勢變換,提供一點調整空間是很好的選擇。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人體工學椅子,坐面與椅背同時調整,這是很好的設計。具可調整性很重要,可以適用更多不同人體計測的人,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坐姿。使用時仍需注意正確觀念以免誤用,例如可以調整的椅背,一般支撐腰椎比較好。 當然費時的調整的方式會減少使用者調整的意願,一旦坐了不恰當的調整又不想更改,就減少了可調性的價值。避免長時間坐姿造成的腰椎局部性壓迫,最好是一段時間就改變一下工作姿勢。這樣我們的腰椎椎間盤以及肌肉內的血液,可以比較快速的通過,促進代謝減少乳酸等的堆積。因此,容許工作中改變姿勢的椅子是很重要的。為了達到姿勢變換的目的,椅子必須是可以調整的。例如,坐面高度—坐墊到地面的高度,腳部可以輕易地平放在地面上,也可以向前向後移動,大腿也可以輕易的改變姿勢,不會受阻。VDT工作時,螢幕位置—遠近、高低,滑鼠的位置,以及鍵盤的距離等都會影響坐姿。想像一下當滑鼠放遠一點,使用時身體必須往前傾;螢幕高一點上半身就會直立一些,甚至頸部會往後伸展(exrension),才看得清楚螢幕上的文字。因此,預防下背痛,VDT工作站的設計或佈置必須整體考慮。
(by 勞工衛生組 陳志勇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